滿弓緊弦抓備汛 全力以赴護環(huán)北 |
|
|
|
3月,廣西雨季如期而至,防汛工作進入關鍵階段。為確保環(huán)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安全度汛,項目部以“滿弓緊弦”的姿態(tài),從提升排澇能力、抓早抓實防汛準備、數字賦能智慧防汛三個方面,全力以赴筑牢防汛安全防線。 嚴陣以待 提升工程排澇能力 東筍水池周邊高、中間低,這個大而淺的“勺子”,排水的“主力軍”集中于渠道,并且因為營地建設在勺口處,當降雨持續(xù)偏多時,集水快、泄水緩,容易形成洪水風險。將洪水順利有效排出,是東筍防汛的關鍵。 “東筍水池防洪度汛工作責任重大、任務艱巨、使命光榮,保障施工和工人安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?!痹?025年防洪度汛工作會議上,項目經理強調,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,堅持預防為主、防住為王,堅決打有準備之仗、有把握之仗。 高度重視,未雨綢繆。為了充分發(fā)揮渠道在防汛中的“王牌”“重器”作用,項目部定期清理淤泥和雜物,確保水流暢通。在清淤過程中,施工人員采用機械化設備與人工清理相結合的方式,徹底清除渠道內的淤泥、雜草和垃圾,確保水流無阻。同時,對渠道兩側進行了加固處理,使用混凝土護坡,防止因水流沖刷導致坍塌。 在始發(fā)井,項目部增設了多條排水管道,優(yōu)化排水路徑,確保積水能夠快速匯入主渠道。這些新增的排水設施不僅覆蓋了營地周邊區(qū)域,還延伸至地勢較低的生活區(qū)和施工區(qū),形成了一張高效的排水網絡。 通過這些措施,東筍區(qū)域的排澇能力得到顯著提升,為應對汛期挑戰(zhàn)奠定了堅實基礎。然而,防汛工作并非一勞永逸,項目部還制定了詳細的巡查和維護計劃,確保排水設施在汛期始終保持最佳狀態(tài)。 此外,東筍工區(qū)還加強了與周邊區(qū)域的協(xié)同防汛工作。由于東筍地形特殊,其排水系統(tǒng)與周邊區(qū)域的水系緊密相連,因此,項目部與周邊市縣建立了聯(lián)動機制,定期召開防汛協(xié)調會議,共享水文數據和防汛經驗。在強降雨來臨前,各方會提前協(xié)調排水方案,為整個區(qū)域的防汛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。 同時,項目部持續(xù)加強生態(tài)防洪措施。在東筍水池周邊山坡和低洼地帶撒草籽,用于減緩水流速度,增強土壤的保水能力,減少水土流失。 抓早抓實 牢牢把握防汛主動權 防汛工作貴在未雨綢繆。項目部搶抓時間節(jié)點,加快推進靈動提水管線PCCP管安裝和泵站圍堰建設,確保關鍵工程在汛期前完工。 PCCP管安裝是工程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其質量直接關系到整個供水系統(tǒng)的穩(wěn)定性。PCCP管具有強度高、耐久性好等特點,但其安裝工藝復雜,對施工精度要求極高。為此,項目部嚴格按照技術規(guī)范操作,確保每一節(jié)管道的安裝精準到位。 泵站圍堰的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。圍堰是泵站防洪的第一道防線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項目部采用高強度材料和先進工藝,確保圍堰的穩(wěn)固性和防水性能。在施工過程中,還特別注重圍堰與周邊地形的銜接,防止出現滲漏點。圍堰的完工將有效防止洪水倒灌,保障工程的安全運行。 此外,項目部還制定了詳細的防汛應急預案,明確了人員分工和物資儲備。在施工現場,防汛物資如沙袋、抽水泵、應急照明設備等一應俱全,確保一旦發(fā)生險情能夠迅速響應。通過抓早抓實,牢牢把握了防汛主動權,為安全度汛提供了有力保障。 “扎扎實實開展汛前檢查工作,全面掌握工程運行狀況,是科學制定防洪度汛計劃的重要基礎?!卑踩偙O(jiān)介紹,項目部以“檢查到位、不留盲點、不留隱患”為目標,強化汛前檢查工作,全體職工通過看、聽、觸、測等方式,仔細摸排工程隱患和問題,對查出的問題及時進行分類整理,制定維修維護計劃,確保任務早明確、責任早落實。 同時結合安全生產標準化和風險防控“六項機制”要求,在全面完成汛前檢查的基礎上,扎實細致開展水利工程汛前檢查工作。 以萬全準備之“不變”應對洪澇災害之“萬變”,把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責任感轉化為“事事心中有底”的行動力,項目部下大功夫做好“備”的文章,確保打贏防洪度汛硬仗。 數字賦能 為防汛載入“智慧大腦” 隨著科技的進步,數字化手段已成為防汛工作的重要支撐。在環(huán)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中,數字賦能為防汛工作裝上了“智慧大腦”。 通過數字大屏,值班人員可以實時掌握松山支洞、鎮(zhèn)安支洞等關鍵區(qū)域的雨量信息,以及主體工程和設備的安全狀態(tài)。這套智能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集成了水文監(jiān)測、視頻監(jiān)控、數據分析等多種功能,能夠對降雨量、水位、流速等關鍵指標進行實時采集和分析。鼠標輕輕一點,各項數據一目了然,為防汛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。 此外,智能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還能對異常情況及時預警。例如,當某區(qū)域降雨量超過警戒值或水位上升過快時,值班人員看到,會自動發(fā)出警報,并通知相關人員。這種快速響應機制大大提高了防汛工作的效率,幫助工作人員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(tài)。 數字技術的應用不僅體現在監(jiān)測和預警上,還延伸至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。例如,通過BIM(建筑信息模型)技術,項目部可以對工程進行三維建模,模擬不同降雨條件下的排水情況,提前發(fā)現潛在風險并制定應對措施,為決策提供直觀依據。 “當前,項目部防洪度汛工作已經進入實戰(zhàn)階段,項目部正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,抓細抓實各項防御措施,全力以赴做好今年防洪度汛工作?!卑踩偙O(jiān)說道。 防汛工作責任重大,不容有失。項目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,嚴陣以待、抓早抓實、數字賦能,全力以赴守護環(huán)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安全。在雨季來臨之際,滿弓緊弦抓備汛,筑牢防汛安全屏障,為區(qū)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保駕護航。 ?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